最近,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一个关于“创新 在传统产业中的狂奔“
的演讲,在养猪圈受到了广泛关注。有行业权威人士认为,秦英林演讲的内容值得所有养猪企业高管去学习去领会。其实秦英林在历年两会提案、公开演讲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创新,可见创新对于牧原集团的发展有多重要。下面我们聊聊,牧原集团是如何通过创新成为中国养猪业标杆企业的,其他猪企又能从牧原身上学到那些?
首先要找到创新发力点
养猪是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属于大农业的范畴。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认为养猪业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养猪投资大,周期长;
第二:传统,但那代表的是落后,生产成绩差,成本高,利润低;
第三:行业环境,养猪臭,养猪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不行我们去养猪吧“——成为人生的最后一步棋;
第四:养猪门槛低,但其实养猪很难,技术难度大,对个人技能的依赖性强;
最后,养猪风险大,疫病多。
秦英林认为,这五大特点应该成为养猪企业创新的发力点。牧原分别从技术与管理方面设法做好集团管控。首先要做好大规模管理,在规模化、集团化管理中新场新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做到运营财务化,业务信息化,管控精细化,生产数字化。第二是人才匹配,新的团队,新的领导,犯了老的错误,便会带来新的损失。第三个是臭气处理,养猪带来的环境影响,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处在提心吊胆中,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迷失在当下的环境中。第四个是应对成本方面的挑战。第五,作为行业头部企业要引领行业发展,做好碳中和。第六,要突破种猪瓶颈。
创新就是用简单的办法把事做到极致
创新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出不平凡。牧原集团通过自主创新,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优势。控制养殖成本是养猪企业盈利的前提,而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中最大的一块,牧原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豆粕低蛋白配方,在保证猪只营养的情况下,牧原创新多种饲料方案,会根据原料价格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配方。在饲料原料采购方面,牧原已经围绕粮食产区进行供应链布局,并且打通了产销区关键节点,如从种植到采购到运输到配方等环节。在育种方面,牧原通过自主育种,建立商品猪配套体系,实现商品猪性能国内一流,通过猪群生产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除满足企业自身供应以外,还可以外销一部分。双曲砖拱结构猪舍、液体供料系统、自动化养猪饲喂设备技术、猪舍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热交换通风系统,牧原在可以涉及到的诸多环节不断进行创新,其养猪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即使在行情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还保持住了可观的盈利水平。
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曾在采访中表示,很多人觉得养猪很简单,是产业落后的代名词,其实不然。现如今养猪已经成为融合多门学科的高科技行业,包括生命科学基因选择、猪舍设计、疾病防控、营养配方、生产管理、环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等,没有相关的创新将难以为继。牧原通过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智能化养殖三种模式上的创新,一步步攻城略地,扩大养猪规模。
不创新就死亡 创新是死地求生
从牧原身上我们看到,养猪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经营、管理和技术上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界有句名言,叫“不创新就死亡”。这不仅包含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也道出了养猪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养猪行业来说,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种内容。概括来讲就是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创新的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作为养猪企业管理者而言,要做到在思想上不僵化,进一步更新观念,着力解决企业员工不重视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这一点,牧原同样作出了榜样,牧原通过向美国、法国等国家养猪企业学习先进养殖和经营方式,给企业员工开了多期培训班,牧原集团董事长还亲自带队研发了多种养猪相关助力技术。企业是兴旺发达还是由兴而衰,关键在于企业思想创新,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发展上的突破。
技术创新是场持久战,涉及多个环节。拿饲料营养为例,在玉米和豆粕价格普遍偏高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其他原料来加以替代以降低成本,同时又能避免猪只的消化吸收问题和消化道健康问题,就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来实现。如今的养猪早已是项“技术活”,养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得从种猪繁育到猪舍设计,再到饲料与兽医防疫等等诸多方面不断进行迭代。
养猪的规模化发展,让养猪企业的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养猪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进行管理创新是当务之急。尤其在管理创新中要重视信息化、数字化的作用,实现企业精细化管控。
小结:养猪企业的创新还包括很多方面,总之,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避免淘汰,虽然过程极其艰难。就像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所说,创新是匹骏马,也是匹烈马,驾驭它需要胆识,要有百折不挠,死磕到底的态度,这样才能驾驭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