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的你到底对鹅了解多少? |
来源:养鹅联盟 时间:2023-5-25 11:25:40 浏览:3234次 |
养鹅是当前国内畜禽生产中效益较好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养鹅业近年发展较快,但鹅产品在国内市场仍供不应求。随着鹅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跨省和区域的商品鹅交易及引种十分频繁,这为鹅病的广泛扩散提供了条件,极易造成鹅病的大规模流行。除此之外,伴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发展以及畜禽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过去不曾使鹅发病或很少使鹅发病的一些疾病,现在已成为养鹅生产必须预防的重点疾病。鹅虽然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但从近年国内鹅病的流行趋势看,鹅的发病种类日趋增多。因此养鹅生产者千万不能以过去的观念对待现在的鹅病防治工作。
当前养鹅须重视预防的主要传染病有以下几个:
1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2d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褐色分泌物,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有些还有神经症状。两周龄以上雏鹅病程3~7d,部分患病鹅可自愈。
小鹅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发病后无特效药物治疗, 因此只能搞好预防。种鹅可于开产前1个月皮下或肌肉接种1mL(1∶100稀释)鹅胚化弱毒苗,于开产前15天进行二次免疫。也可用小鹅瘟油剂灭活苗于开产前20天每只种鹅肌肉注射1mL。这样免疫的种鹅5个月内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鹅可获得保护。种鹅未免疫的雏鹅及种鹅免疫期超过100d以上繁殖的雏鹅,应在出壳当天每只皮下注射0.1mL鹅胚化雏鹅弱毒苗。在发生本病流行的地方,为安全起见,可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5mL抗小鹅瘟血清进行保护。
2 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是一个具有多个亚型的可导致多种家禽患病的高致病性的病毒,尤其是H5亚型的毒株,对各种日龄和不同种类的鹅均具高度致病性。雏鹅发病可高达100%,死亡率95%。大日龄鹅及种鹅发病率也较高,死亡率40%~80%不等。这一传染病过去很少将其纳入鹅的免疫计划,现在应引起养鹅者的高度重视。
鹅发生禽流感时体温升高,腹泻,昏睡,曲颈斜头,左右摇摆,头颈肿大。眼睛发红或出血,有分泌物,严重者眼、鼻出血。病程为雏鹅2~4d,青年鹅及成年鹅4~9d。
发生禽流感时,应及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降低发病造成的损失。预防该病应避免鹅与其他家禽混养,此外要搞好免疫接种,疫苗最好选用多价灭活苗。种鹅5~15日龄每只0.5mL首免,50~60日龄每只1~1.5mL二免,开产前每只2~3mL三免,以后每4~5个月免疫1次。母代未免疫的雏鹅5~15日龄首免,每只0.5mL,2月龄二免,每只1~1.5mL。母代已免疫的雏鹅,15日龄左右首免,2月龄二免。
3 鹅副粘病毒病
鹅的副粘病毒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也有人将此病称为“鹅的新城疫”病。而且试验证明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二者之间均具有高度互感性和高致死率。鹅大群平均发病率60%,平均死亡率40%左右。不同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鹅患病的病程为小日龄鹅2~5d,大日龄鹅4~10d。大多数鹅发病初期水样腹泻,后期部分病鹅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30%的病鹅还有呼吸困难、打喷嚏症状。
鹅的副粘病毒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防病除了注重环境消毒外,不要把鹅和鸡混养,同时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用灭活苗,种鹅10~15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开产前半月三免,以后成年鹅每年免疫1次。母代免疫的雏鹅1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母代未免疫的雏鹅,5~7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4 鹅的鸭瘟病
在养鸭较多的地方和鹅鸭混养的情况下,以及鸭瘟病流行疫区,鸭瘟病毒可感染鹅而使鹅发生鸭疯病。鹅的鸭瘟病多发于养鸭旺季的盛夏和秋初,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病,通常在鸭群发病后不久,鹅群开始发病,3~5d后波及全群,病程2~6周,发病率20%~50%,死亡率90%以卜。病鹅流泪,眼睑水肿,结腆充血,头颈肿大,呼吸困难,腹泻。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不要将鸭、鹅混养,并且可用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鹅群。雏鹅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种鹅在开产前半月三免,成鹅以后每年免疫2次。用鸭瘟疫苗免疫鹅,其疫苗用量为鸭免疫剂量的3~4倍。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
|
|
更多>>
政策发布 |
|
2023年6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3年第
[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