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闹“蛋荒”,墨西哥毒贩都开始走私鸡蛋,但我们国家人人都能吃得上物美价廉的鸡蛋。
中国人吃掉了全世界最多的鸡蛋,平均每年消耗鸡蛋4000亿枚,中国不仅是吃掉鸡蛋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生产鸡蛋最多的国家。
为了保证中国人有的吃吃的好,我们国家费了不少的力气,这些规划布局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具备的。
中国布局,深远谋篇
面对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中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从政策、生产、储备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决心与行动力。
政策层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性。
在粮食省长负责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党委责任,实现党政齐抓共管,强化粮食安全的政治保障。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此外,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如发放耕地地力补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降低农民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生产环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20%。
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升种业自主可控能力,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隆平高科研发的“超优千号”水稻品种,实现了超高产目标,为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粮食储备方面,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央政府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
政府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适时开展储备粮轮换和投放,平抑粮价波动。
同时,加强粮食储备库建设,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利用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对粮食库存数量、质量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为了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中国积极践行大食物观,致力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更广阔的领域挖掘食物资源,实现食物供给的多元化、可持续化。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食物产量超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种植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作物,开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种养殖,既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食物供给。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我国是渔业大国,2024年,我国依然稳居全世界最大水产品生产国第一的宝座,产量高达74点100万吨。
一方面,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推进养殖设施现代化、智能化,拓展养殖空间,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稻莲渔综合种养和深水网箱养殖等。
另一方面,科学养护渔业资源,合理有序发展捕捞渔业,稳妥推进远洋渔业开发。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设施农业是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我国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机械化逐步普及。
此外,我国还注重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未来可期:端稳“中国饭碗”
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也充满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将持续提升。
通过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我国将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实现更高的产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不断完善,为14亿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食物。
从“向森林、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到“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每一个方向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与世界各国共享粮食安全治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始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创新进取,就一定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14亿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向着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躲过“蛋荒”,中国鸡蛋的实力在哪?2024-09-29
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5-01-23
新华社: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占一亩补一亩,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2025-03-11
光明网:我国森林食物产量超二亿吨2025-03-24
人民日报:我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 2024-04-17
北京海关:美国农业部发布2025年中国水产品报告2025-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