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家禽
2025年下半年鸡蛋出口有望再创新高
时间:2025-8-5 14:59:16 浏览:3069次
      一、出口数据亮眼:量增价跌下的逆袭之路
  (一)半年出口量创五年峰值,价格优势凸显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2025年上半年中国鲜鸡蛋出口成绩斐然。相关数据表明,上半年鲜鸡蛋出口量攀升至72175.14吨,同比增长7%,达到近五年的最高值。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蛋鸡产业在国际市场逐步崭露头角,标志着中国鸡蛋在国际市场的受青睐程度不断提高。
  国内鸡蛋市场则呈现出不同态势。2025年,国内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近三年新高,鸡蛋供应极为充足。然而,市场需求增长未能与供应同步,致使鸡蛋交投速度减缓。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蛋价持续下行,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降至3.30元/斤,同比下跌9.34%,多次刷新同期最低价格。
  国际市场的鸡蛋价格因禽流感和运输受阻等因素持续上涨。以缅甸为例,2025年5月,当地一枚鸡蛋价格从原来的800缅币(约2.73元人民币)涨至1200缅币(约4.09元人民币),涨幅达50%。国内外鸡蛋价格的显著差异,使中国鸡蛋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十分突出。相同品质的鸡蛋,中国产品价格更低,这为中国鸡蛋出口赢得了更多订单,上半年中国对缅鸡蛋出口量同比增幅超900%。
  (二)贸易伙伴“朋友圈”扩容,新兴市场成增量主力
  从贸易伙伴角度分析,中国鲜鸡蛋出口的贸易伙伴范围不断拓展。2021-2022年,中国鲜鸡蛋出口贸易伙伴仅为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这两个传统市场。随着中国鸡蛋品质提升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大,贸易伙伴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所罗门群岛的加入,为中国鸡蛋出口开辟了新的市场;2024年,缅甸、图瓦卢和韩国也与中国建立鸡蛋贸易往来,贸易伙伴增至5个。
  2025年上半年,中国鸡蛋出口贸易伙伴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新增7个国家,包括西非的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赤道几内亚,东非的索马里、吉布提,以及亚洲的老挝。至此,中国鲜鸡蛋出口贸易伙伴总数达11个,实现了从区域供应到全球布局的重大跨越。
  新兴市场的突破为中国鸡蛋出口注入强大动力。非洲市场的开拓成果尤为显著,西非和东非国家的加入,为中国鸡蛋在非洲大陆创造了新的市场增长点。这些新兴市场对鸡蛋的旺盛需求,贡献了中国鸡蛋出口35%的增量,成为推动中国鸡蛋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推动了中国蛋鸡产业链国际化进程。
  二、增长动力解析:供需错配下的全球机遇
  (一)国内“供强需弱”倒逼产能出海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蛋鸡养殖业存栏数据表现出色,在产蛋鸡存栏量已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达到13.5亿只。这表明中国蛋鸡产能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鸡蛋供应持续充足。但市场需求未能与供应增长同步,出现明显的供强需弱局面。
  在需求端,随着居民饮食结构日益多元化,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增速逐渐放缓。各类新兴蛋白质来源,如豆制品、奶制品以及其他肉类,不断分流鸡蛋的市场份额。电商平台上,进口乳制品和豆制品销量逐年上升,而传统鸡蛋销售增速相对滞后。餐饮行业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平稳期,对鸡蛋的采购量也未出现大幅增长。
  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使鸡蛋价格持续承受压力,养殖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少养殖户和蛋企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鸡蛋出口量的增长,正是产能出海策略成功的体现。养殖户纷纷与外贸企业合作,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将过剩的鸡蛋产能转化为出口优势,为中国蛋鸡产业开拓了新的增长空间。
  反观海外市场,美国、欧洲等鸡蛋主产国遭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重冲击。2025年上半年,美国和欧洲地区因禽流感扑杀的家禽数量超过5000万只,这直接导致这些国家鸡蛋产量锐减12%。禽流感不仅影响家禽生存,还使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进一步加剧鸡蛋供应紧张局面。
  鸡蛋产量大幅下降,使这些国家鸡蛋供需缺口急剧扩大,不得不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美国市场上,鸡蛋价格一度飙升50%,超市鸡蛋供应时常短缺,消费者甚至需提前预订才能购买。欧洲地区也出现类似情况,一些国家鸡蛋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进口需求旺盛。
  中国鸡蛋凭借显著的价格优势,成为填补这些供需缺口的重要力量。中国鸡蛋出口价格相较于国际市场低30%-40%,在同等品质下,中国鸡蛋性价比更高。这种价格优势使中国鸡蛋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大量订单接踵而至,成为稳定海外市场鸡蛋供应的关键因素。
  (二)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质量升级
  为提升中国蛋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蛋品质量提升工程,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实施。在养殖环节,严格规范兽药使用,加强饲料质量监管,确保鸡蛋从源头安全、优质。对兽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不断提高,要求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9.8%以上,从根本上保障鸡蛋食品安全。
  在生产技术层面,中大型蛋企积极响应政策,加大技术投入,规范化养殖率超过80%。智能化养殖设备广泛应用,使蛋鸡养殖更科学、高效。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鸡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自动调节通风、喂食、饮水系统,为蛋鸡提供舒适、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鸡蛋产量和质量。
  蛋壳清洁、分级包装等技术也在蛋企中普及。先进的蛋壳清洁技术能有效去除蛋壳表面污垢和细菌,延长鸡蛋保鲜期;分级包装技术根据鸡蛋大小、重量、外观等指标精准分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升中国鸡蛋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云南大理建宏牧业的成功案例,生动展现了中国鸡蛋质量升级的成果。该企业积极申请海关备案认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养殖流程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经过不懈努力,建宏牧业顺利通过海关审核,成为首个打入东南亚市场的云南蛋企,首批鲜鸡蛋直供缅甸。这不仅为企业带来新机遇,也证明中国鸡蛋已具备与国际优质蛋品竞争的实力,实现从低价走量到优质优价的转变。
  三、区域市场突破:从东南亚到非洲的“逆袭路径”
  (一)东南亚市场:地缘优势催生“近水楼台”
  在中国鲜鸡蛋出口版图中,东南亚市场凭借地缘优势,成为中国鸡蛋出口的前沿阵地。其中,缅甸和老挝等国家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突出,成为中国鸡蛋出口的重要增长极。
  缅甸,与中国云南接壤的东南亚国家,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鸡蛋量达1.2万吨,同比激增920%。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有多方面原因。疫情反复使缅甸当地鸡蛋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养殖场面临人员短缺、物资供应不畅等问题,导致鸡蛋产量大幅下降。运输受阻也使鸡蛋流通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当地鸡蛋供应紧张局面。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充分利用边境贸易便利化政策,成为中国鸡蛋出口缅甸的主要通道。大理、德宏等地的蛋企纷纷把握机遇,通过跨境直通车等创新模式,实现鸡蛋当日产、次日达。建宏牧业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该公司存栏蛋鸡40万羽,年供蛋量1亿枚以上。在海关支持下,建宏牧业顺利完成禽蛋原料养殖场的海关备案核批,并出口首批次共830件29.88万枚鲜鸡蛋到缅甸。通过跨境直通车,建宏牧业的鸡蛋从养殖场出发,只需短短一天就能抵达缅甸市场,大大缩短供应链成本,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成本降低20%。
  这种高效运输模式不仅保证鸡蛋新鲜度,还为蛋企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缅甸当地超市和零售商纷纷与云南蛋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云南鸡蛋的需求持续上升。建宏牧业的总经理李建龙表示:通过大理海关走进我们企业,多次指导帮助我们完善相关的设施设备,完善相关的制度,让我们的鸡蛋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外市场。今后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走向更广的国外市场。
  (二)非洲市场:从“零突破”到“规模化”
  如果说东南亚市场是中国鸡蛋出口的近水楼台,那么非洲市场则是中国鸡蛋出口的潜力蓝海。在2024年以前,中国鲜鸡蛋对非洲的出口几乎为零,但在2025年上半年,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中国鲜鸡蛋成功实现对非洲市场的破冰之旅。
  2025年上半年,利比里亚、索马里等7个非洲国家首次从中国进口鸡蛋,这标志着中国鸡蛋在非洲市场的开拓取得重大突破。湖南的蛋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吉布提港口,湖南蛋企成功将鸡蛋辐射到东非市场,单月出口量突破500吨。
  湖南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今年6月,该公司生产的46.08万枚鲜鸡蛋,在长沙海关所属怀化海关关员监管下,通过公路运输抵达深圳蛇口口岸,顺利发往非洲吉布提,实现湖南首次对非洲国家出口鲜鸡蛋。为成功打开非洲市场,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海关指导下,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蛋鸡养殖、饲料选择,到鸡蛋分拣、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公司负责人雷华英介绍:今年以来,怀化海关多次到公司联合调研指导,悉心指导我们办理出口禽蛋原料养殖场备案、货物申报通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出口退税等问题,帮助我们把控食品安全、规范申报手续、加快通关和退税时效。
  非洲市场的开拓,不仅为中国鸡蛋找到新销售渠道,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难题,还建立起产地直供的长期合作模式。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以及非洲市场对鸡蛋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对非鸡蛋出口量将达到1.5万吨,未来还有更大增长空间。
  四、企业出海案例:地方军团如何玩转“全球蛋市”
  (一)湖北:连续13年领跑,从“鲜蛋”到“蛋制品”升级
  在中国禽蛋出口领域,湖北成绩显著。多年来,湖北禽蛋出口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出口数量突破6.3万吨,占据全国出口量的一半。湖北禽蛋不仅在数量上领先,在产品结构和市场拓展方面也走出独特发展道路。
  武汉的蛋企在蛋制品出口领域的创新举措,为湖北禽蛋出口注入新活力。2025年,武汉企业抓住中国传统节日契机,将皮蛋、咸蛋等传统蛋制品精心包装,打造出端午皮蛋、中秋咸蛋等节令美食。这些产品既保留传统制作工艺,又融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使蛋制品口感和品质显著提升。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武汉企业将这些节令蛋制品远销海外华人市场,受到广泛欢迎。1-6月,武汉蛋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0.86%,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转变。一家武汉蛋企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发现,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节日食品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抓住这个市场需求,将皮蛋、咸蛋等传统蛋制品进行升级包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们的蛋制品已经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区。
  (二)东北:标准化养殖敲开高端市场大门
  东北的蛋企凭借标准化养殖和高端蛋制品加工技术,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代表,该公司专注蛋制品加工,通过多年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掌握无抗养殖+溏心蛋深加工技术。
  这种技术生产的溏心蛋,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符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2025年一季度,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对新加坡的出口值达到105万元,其研发的低盐溏心蛋在东南亚市场备受青睐。
  为确保蛋制品快速、高效进入国际市场,长春海关为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实行5+2加急通关服务。通过这一举措,蛋制品检验时间压缩30%,大大提高通关效率,保证蛋制品新鲜度。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长春海关的绿色通道政策,为我们的蛋制品出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在,我们的溏心蛋从生产到出口到新加坡,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成本与质量双优势支撑持续增长
  (一)下半年出口有望再创新高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中国鲜鸡蛋出口市场前景依旧广阔。卓创资讯预测,随着国际禽流感影响不断扩大,全球鸡蛋供应紧张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缅甸、非洲等新兴市场对鸡蛋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些地区消费者对鸡蛋需求量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中国鸡蛋凭借价格优势,有望在这些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国内蛋价在下半年虽可能有所上涨,但预计均价仍将维持在3.5-3.8元/斤,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具有20%的价格优势。这种成本优势将继续吸引国际采购商,为中国鸡蛋出口提供有力支撑。预计2025年鲜鸡蛋出口量有望突破15万吨,全年同比增长12%,出口额也将大幅提升。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出口增长的同时,中国蛋企也面临一些挑战。海运成本上涨,使鸡蛋运输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对鸡蛋的兽药残留标准、微生物指标等提出更高要求,也给中国鸡蛋出口带来一定阻碍。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蛋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一些企业通过期货锁价方式,锁定原材料和运输成本,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少企业还选择在东南亚等市场进行本地化生产,如湖北神丹、广东辉新等企业已在东南亚布局蛋品加工厂,实现国内养殖+海外加工的闭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更好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从单纯出口鲜蛋转向输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湖北神丹在越南设立蛋品加工厂,利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生产皮蛋、咸蛋等蛋制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辐射到周边国家。广东辉新则在马来西亚建立养殖基地和加工厂,实现从蛋鸡养殖到蛋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
  结语:小鸡蛋撬动大市场
  当国内3元时代遭遇海外高价荒,中国鲜鸡蛋正以性价比+标准化双引擎打开全球市场大门。从东南亚的餐桌到非洲的商超,从鲜蛋出口到皮蛋、溏心蛋等深加工产品出海,这场始于价格差的逆袭,终将沉淀为中国蛋品产业链的全球化竞争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和质量标准升级,中国蛋有望成为继中国制造之后的又一张国际名片。
 
相关信息  
2025年下半年鸡蛋出口有望再创新高 [2025-8-5]
新安宇鸾农业百万只蛋鸡养殖项目投产 [2025-5-26]
益生股份:引种破局,白羽肉鸡产业的新曙光? [2025-5-13]
美国蛋荒有多严重? [2025-4-11]
H5N1禽流感:全球危机下,人类如何破局? [2025-3-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河北省蛋禽创新团队石家庄综…

[详细]
凝聚多方合力 保定市畜牧业灾后恢复…
会议日程||2025第四届河北8·18养猪…
聚力科技赋能 共促蛋业协同—2025京…
众志成城 共渡难关 | 利德尔驰援保定…
更多>>

政策发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

[详细]
农业农村部放大招!研究新支持政策,…
好消息!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出台《促…
农业农村部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发布农…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