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季度蛋市“冰火两重天”:价格暴跌与产能过剩交织
2025年7-8月,鸡蛋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异常行情。主产区月均价同比大幅下跌,跌幅超30%。其中,7月山东鸡蛋均价降至2.86元/斤,与2024年同期相比几近腰斩;8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突破13.6亿只,创下近五年的最高纪录,供应过剩压力达到顶峰。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7-8月单斤鸡蛋亏损接近0.3元,超过7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行业从“保本经营”阶段进入“被动去产能”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价格层面:7-8月主产区鸡蛋月均价同比跌幅均超过30%。8月全国均价为2.95元/斤,相较于2024年同期下跌1.2元/斤。
供应层面:在产蛋鸡存栏量连续12个月环比增长,7月达到13.56亿只,同比增长6.8%。新开产蛋鸡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5%。
亏损幅度: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上涨5%-8%)与蛋价出现倒挂现象,单斤亏损0.25-0.35元,部分散户亏损幅度扩大至0.5元。
二、供需失衡的双重绞杀:供应“堰塞湖”与需求“软绵绵”
(一)供应端:三大“堰塞湖”压制市场
存栏量创历史峰值:在2021-2024年高盈利的刺激下,全国新增规模化养殖场超过5000家。2025年7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13.56亿只,较2024年同期增长6.8%。山东、河北等主产区存栏量均超过1.5亿只,且500日龄以上老鸡占比达25%。由于产蛋率下降但淘汰进度滞后,形成了“老鸡不退、新鸡不断”的供应叠加效应。
冷库蛋集中出库冲击:上半年蛋价持续低迷,促使贸易商大量囤货。7月全国冷库蛋库存达到80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35%。8月受高温影响,冷库蛋质量风险上升,贸易商集中抛售,单日出库量超过3万吨,进一步压低了现货价格。
饲料成本刚性支撑失效:尽管玉米、豆粕价格处于正常区间,但养殖效率下降导致成本升高。蛋鸡料肉比从2.2:1上升至2.5:1,单斤饲料成本达到2.9元,而蛋价长期低于3元/斤,成本支撑体系瓦解。
(二)需求端:三大“软约束”削弱旺季弹性
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2025年中秋在10月6日,备货延迟使得8月食品厂备货量同比下降20%。学校开学带动的食堂需求仅增长5%,家庭消费受蔬菜低价替代(同比下降15%)的影响,采购量下降12%。
替代品分流效应显著:猪肉价格处于低位运行(全国均价13.73元/公斤),鸭蛋、鹌鹑蛋等低价替代品抢占市场份额。餐饮渠道鸡蛋用量同比下降8%,团餐企业转向鸡胸肉、大豆蛋白等价格更低的蛋白源。
市场情绪悲观抑制采购:受“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影响,下游贸易商普遍维持3天以下的低库存,较2024年同期减少50%。8月主销区鸡蛋销量同比下降18%,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恶性循环。
三、9月行情“弱反弹”:供需边际改善难改长期颓势
(一)短期利好:三大因素支撑价格小幅回暖
季节性备货启动:9月初学校集中开学、中秋礼盒备货带动了终端需求。卓创资讯预计9月食品厂采购量环比增长15%,批发市场备货量达到20万吨,推动蛋价从2.95元/斤回升至3.1-3.2元/斤。
淘汰老鸡加速出栏:8月养殖单位淘汰意向增强,老母鸡出栏量环比增长25%。9月进入2024年4-5月补栏鸡苗的淘汰期,预计出栏量超过1亿只,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小幅回落至13.5亿只,供应压力边际缓解。
期货市场情绪修复:鸡蛋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空头获利了结推动期价反弹,带动现货市场信心恢复。部分地区出现“逢低补库”行为,销区库存从3天回升至5天。
(二)长期压制:供应过剩格局未改
存栏量仍处高位:尽管9月出栏量有所增加,但新开产蛋鸡(5月补栏鸡苗)同步入市,存栏量下降幅度有限。卓创资讯预计9月在产蛋鸡存栏量仍超过13.5亿只,较2024年同期增长6%。
盈利修复空间狭窄:按照3.1元/斤的均价计算,单斤亏损收窄至0.2元。但饲料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且10月后需求转入淡季,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
四、去产能倒计时:行业何时迎来“深蹲起跳”?
(一)产能去化的三大关键信号
淘汰日龄持续下降:8月淘鸡日龄从554天降至496天。若进一步降至450天以下(历史去产能临界值),则预示着大规模淘汰即将启动。卓创资讯测算,淘鸡日龄每下降10天,对应产能去化1%-1.5%。
补栏量显著萎缩:5月蛋价未达预期,导致鸡苗销量环比下降3.65%。若9月补栏量同比下降10%以上,则预示着6个月后新开产蛋鸡减少,产能拐点临近。
期货持仓结构变化:当投机多头持仓占比超过40%(当前为32%),且基差从-500元/500千克修复至-200元以内时,表明市场预期转向乐观,可能提前交易去产能逻辑。
(二)后市展望:“先扬后抑”的震荡筑底
9月:在需求短期提振下,蛋价或小幅反弹至3.1-3.2元/斤,但月均价仍低于2024年同期15%。
10-12月:随着备货结束,需求回落叠加存栏量高位,蛋价或再度承压。全年均价预计在3.0-3.2元/斤,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
2026年拐点:若2025年四季度淘汰量超过5亿只,存栏量降至13亿只以下,叠加春节前备货,蛋价有望在2026年春季迎来阶段性反弹。
五、从业者生存指南:在寒冬中修炼内功
养殖户:应抓住价格高位时机淘汰500日龄以上老鸡,降低存栏成本;尝试运用“鸡苗+饲料”套保策略,锁定养殖成本。
贸易商:维持低库存运转模式,聚焦中秋短期备货机会,避免盲目囤货赌市。
加工企业:积极开发即食蛋制品(如卤蛋、蛋饺),拓展电商渠道,以消化过剩产能。
结语:产能出清进行时,静待周期反转信号
2025年三季度的鸡蛋市场,呈现出“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激烈交锋的态势。当存栏量攀升至历史高位,传统旺季丧失价格弹性,行业正快速步入“去产能深水区”。对于从业者而言,当前的亏损不仅是周期低谷的阵痛,更是产能优化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养殖效率,才能在漫长的筑底期后,迎来下一轮供需再平衡的曙光。鸡蛋市场的真正转机,或许就蕴含在每一次老鸡出栏的决策中,在每一次补栏计划的调整里,更在于对供需数据的持续跟踪与深入理解。毕竟,周期的魅力就在于:寒冬虽漫长,但敬畏市场规律的从业者,终将迎来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