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全国生猪价格延续下行走势,但国内三大头部猪企却交出了利润翻倍的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分别达到45亿元、20亿元,同比增幅达289%、262%;新希望一季度净利润为4.45亿元,同比增幅达122.99%。
三大猪企利润高增背后的驱动因素
三大猪企是如何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呢?首先从生猪销量维度分析:
牧原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生猪销售总量达2265.8万头,较2024年同期的1601.1万头同比增长41.5%;
温氏股份同期销售肉猪859.35万头,较2024年一季度的717.99万头同比增长19.69%;
新希望一季度生猪销量为418.9万头,较2024年同期的455.91万头同比减少8.11%。
不难发现,生猪销量对企业利润影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新希望即便在生猪出栏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仍实现利润高增,显然与单头生猪的利润空间密切相关。
事实上,2025年以来尽管生猪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但一季度各月价格同比仍保持增长态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月、2月、3月全国生猪出场均价分别为16.41元/公斤、15.7元/公斤、15.207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2.2%、5.3%、2.4%。
在生猪价格同比上涨的同时,三大猪企的养殖成本实现显著下降。数据显示,牧原、温氏、新希望一季度养殖成本分别降至12.5元/公斤、12.6元/公斤、12.9元/公斤。
除生猪价格与养殖成本的剪刀差外,2025年一季度仔猪市场行情对三大猪企的利润贡献同样不容忽视。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仔猪月均价格分别为444.48元/头(1月)、517.93元/头(2月)、493.71元/头(3月),尽管3月价格环比小幅回落,但同比2024年同期仍实现翻倍增长。在此背景下,上市猪企纷纷加大仔猪销售力度,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牧原股份一季度仔猪销量达414.9万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594.97%,仔猪销售占比从2024年一季度的3.73%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8.31%。截至4月份,牧原仔猪销量累计达562.93万头。
温氏股份一季度仔猪销量为42万头,其中3月仔猪销量首次突破20万头,环比增幅超150%,4月仔猪销量进一步提升至27.58万头。
新希望虽未披露仔猪具体销量数据,但在近期投资者活动中表示,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2025年第一季度,仔猪价格相比肥猪更为坚挺。基于当前较好的仔猪行情,公司适当提高了仔猪销售比例,甚至专门在3月份出台了加强仔猪销售管理的相关文件。
值得关注的是,三大猪企在仔猪断奶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势明显。牧原一季度断奶仔猪成本控制在270-280元/头之间,温氏股份一季度断奶仔猪成本低于300元/头。以此测算,三大猪企一季度单头仔猪利润区间在100-200元,且呈现增长态势。
综合来看,三大猪企一季度利润的大幅增长,是在“产能释放、行情支撑、成本管控、销售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肥猪还是仔猪业务实现高利润的核心基础均在于“低成本”运营。
警惕!猪价低谷期或渐行渐近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第2周全国仔猪均价为39.35元/公斤,较前一周下跌0.6%。尽管当前仔猪价格同比仍上涨3.1%,但已正式终结连续10周的上涨趋势,释放出市场转向的信号。
从仔猪行情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养殖端对高价仔猪的抵触情绪以及对后市行情预期的降温。若结合生猪价格与饲料数据综合分析,行业真正的价格低谷期或许正在逼近。
一方面,2025年一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尽管仔猪市场基于对下半年行情的乐观预期仍保持一定信心,但难以承受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近期生猪价格已跌至年度新低,叠加生猪出栏均重居高不下,反映出生猪市场供应端压力较大。
另一方面,从饲料产能数据来看,4月份生猪存栏量大概率仍处于增长区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753万吨,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9.0%。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同比分别增长9.1%、6.5%、9.7%。尽管未公布细分品类销量,但大家都清楚猪饲料在工业饲料中的占比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当前生猪放养模式热度较高,对仔猪需求旺盛,但养殖主体仍需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从行业近5年来的产能去化规律来看,通常在生猪价格下跌初期,养殖端不会立即启动去产能进程,往往要等到仔猪价格、母猪价格出现下跌时才会大规模去产能,而此时行业可能已在周期底部运行较长时间。
可见,当前仔猪价格开启下行通道,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看未必是坏事。尽管短期内可能导致养殖利润承压,但这一变化或将成为推动行业加速去产能的关键因素,进而为后续行业周期上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