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在国家层面,今年的份量有点重!
进入2025年以来,短短半年的时间,已经召开了两次有关生猪生产的座谈会:一次是2月份;一次是今天;
另外,这中间还有一次对养猪头部企业的约谈。
据了解,今天下午的这次座谈会,范围更广,参加的不仅仅有头部养猪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屠宰企业以及养猪大省的政府代表。
因为是闭门会议,座谈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估计随后也会有相应的官媒进行报道或者解读。
依据个人的理解,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是座谈会是生猪产能调控手段的措施之一
生猪产能调控是2022年开始实施的,主要是从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这两个指标来进行调控。
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中间可以说产能调控政策在发挥作用,但相对于整个市场的自我调整,总体上还是偏弱一些。
2023年是全年亏损的一年,也是散户快速退出的一年。可以说,2023年是整个养猪产业变革的转折点。
在2023年下半年之前,行业的重心仍在发展中小猪场、鼓励自繁自养模式;在后非瘟时代,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在寻找抵抗非瘟的方法和手段!
2023年下半年10月份以后突然发生的疫情,让中小猪场自繁自养模式彻底没有了希望;
也就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养猪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规模化快速发展,标准化程度快速提升,精细化分工普遍被认可
这才有了南繁北育、合作放养、二育、孕母快繁等模式的诞生。
目前的规模化程度已经超过70%;有些省份规模化水平估计已经超过80%甚至更高。
规模化的提升,意味着产业的成熟度提高,也意味着对于生猪产能调控的手段会更加的丰富,调控的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估计,以后类似的座谈会、约谈或者到头部企业调研等活动,会逐步成为产能调控的手段之一。
二是通过座谈,加强市场风险预警
前两天二季度的数据出来,能繁母猪不减反增;采取哪些措施让市场稳定,防止大起大落,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事!
之所以只关心生猪产业,对于其他畜种比如家禽、肉牛、奶业等,并没有类似的手段来进行调控,说到底,生猪是大众消费者的必需品,以猪粮安天下猪肉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从之前市场透露的信息,对于能繁母猪要缩减100万头;对于出栏体重,要低于120kg。
从调控的手段上来讲,对于头部企业调控的力度更大一些;对于中小猪场而言,可能有更多的利好。
对于控体重,坊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市场需求,不应该更多的干预。
如果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对集团企业进行体重控制,是否意味着对中小猪场有更多的机会呢。
目前,随着对集团化企业快速发展、盲目扩张有了一定的调控手段,对于生猪市场整体的预警更加透明。
毕竟,前20的猪企,生猪出栏量的占比已经超过了30%。对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已经相当的大。
听一听一线生产的情况,了解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变化,讲一讲当前养猪企业存在的问题,谈一谈对当前相关政策的看法……,这些估计也是这次座谈会想要了解的内容。
从实际出发,切实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齐心,共同稳固生猪生产的良性发展格局。
期望这次座谈会,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