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牛羊
纾困与革新:详解奶牛养殖转型的八大关键路径
时间:2025-8-12 16:39:26 浏览:3142次

     推动奶牛养殖转型升级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有效应对当前奶牛养殖在产能调控、利益平衡、风险抵御、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奶牛养殖转型升级路径》系统谋划,精准部署了八大主攻方向,聚焦纾困解难、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旨在系统性打通产业堵点、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链协同,为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奶牛养殖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

  一、当前奶牛养殖纾困的方向和措施

  01推动去产能工作

  有效推动去产能工作是推动当前阶段生鲜乳达到供需平衡和生鲜乳价格企稳回升的最有效措施。建议龙头乳企根据2025-2026年的市场需求,利用当前肉牛价格上涨的契机,推动2025年奶源基地成母牛的去产能工作,引导自有奶源的牧业集团加大去产能的力度,合理规划2026年的产能结构。

  02 以发展的眼光调整牛群结构和配种策略

  未来1年奶牛养殖业重点优化牛群结构,提高成母牛的比例到55%-60%,淘汰负利润牛只,提升奶牛饲料转化效率和单头牛盈利能力。提高后备牛的留养标准,包括优选留养犊牛初生重在33 kg以上的牛只,优选留养日增重、培育期间无明显疾病发生的牛只,优选留养其母亲胎次产量在牛群中排名前50%的牛只。

  未来1年的配种策略直接影响2028年青年牛的投产情况,对明年、后年的生鲜乳产能释放并无影响。建议以发展的眼光选择2025-2026年的配种策略,对青年公牛使用性控冻精进行配种,加强牛群生产水平排名前30%、无明显生产缺陷、繁殖指标正常的核心母牛群的改良扩繁,对核心母牛群首配采用性控冻精进行配种,之后采用常规冻精。有肉牛产业链增殖的奶牛养殖主体可对产奶量排名后20%的成母牛群使用肉牛冻精进行基因阻断。

  03 引导主产省继续实施产业纾困政策

  借鉴内蒙古、新疆、河北等省份推出的产业纾困和扶持政策,引导主产省在未来1-2年内继续实施产业纾困政策。目前较为有效的产业纾困政策包括贴息贷款、青贮贷,以及牧场并购、乳制品精深加工、种养结合补贴等措施。

  04 龙头乳企承担“稳定基础产能”使命,推动奶源一体化进程

  龙头乳企需要更多的承担“稳定基础产能”的使命。未来3年内建议龙头乳企通过并购、入股、长期托管社会牧场等方式逐渐扩大自有和可控奶源比例,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保障基础产能不出现过度下滑。

  二、建立奶牛养殖产业的战略调控机制

  借鉴奶业发达国家对奶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和强势调控的经验和机制,优化我国奶业上下游产业链管理的沟通机制,赋予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更多的管理权限。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学术界、乳企等共同参与的供需研判和产能规划调控机制,开展供需研判,规划产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针对畜牧业易出现产能建设过快的特点,控制合理的产能建设速度,研究提高新建大型奶牛养殖场准建门槛的可行性,包括严格的种养结合、乳企在新建奶牛场项目中的持股比例要求、两病净化要求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标准。

  三、建立合理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

  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我国具备法律效力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生鲜乳的供需情况、生鲜乳成本情况和乳制品消费情况,兼顾养殖和加工主体的行业利益。

  四、推动奶牛养殖种养结合转型升级

  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种养结合的土地配套要求,完善奶牛养殖的土地配套与流转扶持政策,提高奶牛养殖主体周边土地配套比例,力争每头奶牛实现2亩土地配套,解决青贮饲料就近、高质量供给和低成本消纳粪肥资源。以大食物安全观的角度,统筹粮食安全、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安全,打消地方种青贮、苜蓿不算粮食的顾虑,结合土地改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饲草品质,推动优质粗饲料的国产化替代,推动种养结合、实现养殖的降本增效。

  五、稳步推进奶农办加工

  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即支持奶农和社会牧场办加工产业的明确部署。协力推动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推动奶农办加工和观光牧场建设有机结合,支持区域型和省级的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检测服务机构建设,支持部分有思想、有资金、有能力的社会牧场延长产业链、实现良性发展。

  六、推动奶牛养殖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

  以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指引,制定奶牛养殖产业的碳排放目标,完善碳排查的统一核算体系,加强奶牛碳排放标准和绿色低碳养殖技术开发,完善奶业的碳交易体系,引导企业制定低碳目标、实施低碳生产。

  七、提高奶牛的长寿性和使用年限

  目前我国奶牛的利用胎次只有2.5胎左右,提高一个使用胎次可使千克奶生产成本的生物资产折旧降低1毛钱,还可以提高牛群的选育强度、以奶牛群发展肉牛产业以及降低进口奶牛的需求。建议行业从遗传育种领域加强奶牛的长寿性选育,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奶牛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长寿性。

  八、加大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未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点已经从重视产能扩张转向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素质的提升,将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向相应的领域进行倾斜和转向,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在相关的“卡脖子”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包括种公牛培育体系建设和育种技术开发,奶牛两病净化技术模式以及新疫苗兽药的开发,核心育种场建设和两病净化场的建设和认证,奶牛低蛋白日粮和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开发,适合我国的奶牛营养和饲料原料基础性参数开发,牧场“物联+互联”等数智化设施设备开发,奶牛粪肥资源化利用和营养素循环模式研究等。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的硬件和装备升级逐渐完成,未来需要重视提升养殖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需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一是要加强奶牛养殖业中间组织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规模牛场的服务和技术需求。其次,以政府购买、产学研合作等模式,创新和深化培训模式,推广奶牛工匠型、牛二代细分领域的技术人才培训,提升从业骨干的素质和技能。

 
相关信息  
2025年6月乳制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 [2025-8-14]
2025年8月14日 全国最新羊价 [2025-8-14]
树立奶业新标杆——上海率先实现奶牛“两病”全域净化 [2025-8-13]
2025年8月13日 全国最新羊价 [2025-8-13]
纾困与革新:详解奶牛养殖转型的八大关键路径 [2025-8-1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倒计时5!想参会!!快快报…

[详细]
倒计时6!河北8·18养猪技术交流大会…
疫中求变辛集策 业内同心猪业兴——…
赋能衡水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冀之…
深调研 精把脉 促发展 助力邯郸生猪…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宣布《畜禽养殖场…

[详细]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推出十二项措…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中小…
农业农村部放大招!研究新支持政策,…
好消息!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出台《促…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