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生猪
生猪养殖步入“微利时代”,行业将何去何从?
时间:2025-11-13 9:01:41 浏览:3035次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值占畜牧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然而,在规模化加速、成本刚性约束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多重压力下,生猪养殖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窄,标志着“微利时代”正悄然走来。只有真正把握“微利时代”的形成机制,消减“微利”带来的行业影响,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才能实现养猪业的高品质、高效率与高溢价。

1“微利时代”的形成机制

1.1 供给侧结构性变革 

1.1.1 规模养殖消解市场弹性

根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超过70%,较2019年高出17%。头部企业温氏集团、牧原股份通过“自繁自养”模式实现成本领先,其养殖成本分别较行业均值低7.1%和9.7%,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大型企业利用期货套期保值、订单生产等手段锁定价格、保障利润和稳定成本,使猪价波动幅度从2019年全年最大日振幅20%收窄至2024年的6%。

1.1.2 政策调控实现精准干预 

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根据生猪产业新情况新要求,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把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调整为3 900万头,存栏量正常波动区间也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了“月度监测—季度预警—年度调整”机制及“长期调母猪,短期调肥猪”的调控策略。2024年,通过财政补贴政策等引导,淘汰200万头以上低效产能的母猪,产能趋于合理和供需基本平衡,从而显著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

1.2 成本刚性约束增强

1.2.1 饲料与防疫成本持续高位

玉米、豆粕等原料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气候异常及地缘冲突影响,叠加养殖产能恢复带来的竞争压力,进口成本持续攀升。能源、运输等环节的涨价进一步推高饲料成本。非洲猪瘟常态化迫使养殖场增加洗消、检测及隔离投入,高密度养殖模式加剧疫苗、兽药使用量。疫病变异推动检测技术升级,政策强化防疫标准后无害化处理等规范操作成本上升。国际兽药原料涨价及疫病输入风险,形成防疫支出螺旋式增长格局。

1.2.2 环保与设施投入刚性增强

环保政策趋严倒逼养殖业升级,粪污处理、废水净化等设施投入成为刚性需求。高额设备采购与运维成本叠加种养结合机制不畅,显著抬升末端治理支出。规模化生产催生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等高效设施,技术迭代加速更缩短设备更新周期。同时,防疫隔离、检验检疫等硬件投入已成市场准入标配。在环保合规、风险管控、效率提升三重压力下,设施投入从可选项升级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战略,沉没成本与持续投入形成双重经济压力。

1.3 需求端结构性调整

1.3.1 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调整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升级,猪肉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牛肉、羊肉等替代性肉类需求显著增加,这一趋势倒逼生猪养殖行业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城市快节奏生活推动便捷性食品消费持续攀升,促使深加工猪肉制品需求规模快速扩张。为应对消费结构的双重调整,养殖企业需强化与下游屠宰加工环节的协同联动,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供应能力,实现从单一鲜肉供给向多元化产品矩阵的战略转型。

1.3.2 品质与安全需求的升级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日益严格,直接推动养殖端向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转型。在此趋势下,有机猪肉、地方特色品种等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细分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形成品质消费新增长极。为同步满足基础保障与高端差异化需求,养殖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化运营构建市场信任度,依托技术创新完善全链条追溯体系,从而在食品安全管控、产品价值提升等维度实现双重突破,完成从生存型供给向品质型供给的战略跃迁。

2“微利时代”的行业影响

2.1 成本高压致资金断裂 

养猪业正面临严峻的资金链危机。饲料成本占比超60%并持续上涨,叠加非洲猪瘟防疫支出和环保设施升级需求,使综合成本较五年前增长超40%。与此同时,猪价长期低位震荡,单头利润被压缩至不足百元,形成高投入低回报困境。疫病与价格双压下,企业易陷入“收不抵支—融资受阻—再生产断裂”的恶性循环。近两年,已有中小养殖户因此退出市场,凸显成本高压与收益失衡对行业根基的冲击,威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2.2 动能受抑引散户退场 

“微利”抑制了散户生存动能,倒逼其加速退出市场。饲料成本、防疫费、环保费持续攀升,散户综合成本较规模企业高出20%~30%。散户既无规模效应对冲成本压力,又缺乏期货套保等风控工具,散户抗风险能力持续削弱。加之,信贷机构对散户融资门槛提高,年化利率也高,远高于规模企业基准利率,形成“薄利-高息-资金链紧绷”的恶性循环。实际上,2024年大量中小猪场已被淘汰,印证了传统养殖模式在成本刚性与利润弹性双重夹击下的结构性衰退,驱动行业向资本密集型集约化加速转型。

2.3 产能过剩酿恶性竞争  

生猪养殖业“微利时代”下,前期产能扩张惯性叠加需求疲软,催生供需失衡与恶性竞争的深度嵌套。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超出当年调整后的正常保有量4.6%,叠加产能去化缓慢和消费需求疲软,形成了生猪供给过剩的“慢性压力”。为维持现金流,养殖主体被迫延长压栏周期或提前抛售,加剧市场供给波动与价格踩踏效应,部分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抛售,触发“价格战-亏损加剧-再降价”的连锁反应。恶性竞争下,中小散户加速清栏退场,规模企业则因固定资产折旧压力陷入“越亏越养”的囚徒困境。

3 “微利时代”的破局路径

3.1 产能优化与精益管理并行

“微利”突破需产能优化与精益管理双轮驱动。产能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淘汰低效产能,同步推进种猪改良、栏舍升级和猪群结构调整,实现生产效能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管理端依托智能饲喂、环境监测等技术强化精准饲控与健康管理,通过料重比控制、死亡率监测等手段,结合采购协同、物流优化等系统管控,提升饲料转化率并压缩综合成本。两者协同形成“优质产能+精益运营”新模式,既增强抗风险能力又释放盈利空间,为行业转型期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3.2 品牌升级与市场精准定位 

企业需以品质为核心打造差异化品牌,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绿色认证或特色养殖标签提升产品附加值,瞄准中高端消费群体释放溢价空间;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细分市场需求,聚焦区域偏好、消费场景(如预制菜原料、冷鲜直供)或特定功能需求(低脂、富硒),构建定制化产品矩阵,避免产能盲目投放。通过电商直营、社区团购等精准渠道缩短流通链路,结合内容营销强化消费者认知黏性,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跃迁。品牌势能与市场细分的协同发力,既能缓冲行业周期性波动冲击,又能激活增量利润空间,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品牌化发展转型。

3.3 数智赋能与全链协同发展 

生猪养殖业在“微利时代”需以数智赋能与全链协同破局。养殖端通过智能传感器与AI模型实现精准饲喂,如DeepSeek动态优化配方,数字化楼房养猪可节地90%并提效3倍;管理端借助区块链溯源贯通全链条,降低质量损耗。全链协同以联合体模式整合资源,打通“养殖—屠宰”环节形成技术共享,联动饲料与消费端实现数据协同。双轮驱动不仅降本增效,更重构全链价值体系,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为行业转型提供可持续路径。

 
相关信息  
生猪养殖步入“微利时代”,行业将何去何从? [2025-11-13]
速速围观!生猪跨省调运新规已生效,养殖户运猪操作不当或吃大亏! [2025-9-5]
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3.8% [2025-2-17]
11月13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5-11-13]
11月13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5-11-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好评如潮,第40届山东畜牧业…

[详细]
第十二届(2025)河北省蛋鸡产业发展大…
2026第8届中国西南畜牧业展览会
貉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环京津冀高质量生猪产业链精液联盟第…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负责人…

[详细]
动物检疫证章标志更新啦!2026年1月1…
农业农村部:加强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河南县2025年鼓励牛羊出栏奖补措施
河南15条举措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