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得益于生猪产业稳健发展及饲料产业化进程,中国大豆及其他谷物进口旺盛需求。非洲猪瘟导致中国饲料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将影响全球饲料原料的贸易格局。
林国发预计,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将较上一年度下降600万-800万吨。另外,高粱、大麦进口也将有所减少。
目前,中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85%,大量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压榨消费;豆粕多用于畜禽饲料消费,猪饲料消费量最大。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其中巴西的进口量占比超过75%以上。2017年,美国大豆进口量占比达到34%。2018年以来,美国大豆进口量有明显减少,占总进口量降至10%左右。
林国发称,按照生猪消费占豆粕的60%计算,生猪产能的减少,理论上导致15%-20%的豆粕需求下降,但由于豆粕价格优势,加上菜粕供应偏紧,豆粕替代需求明显。另外2019年以来,饲料企业积极宣传高温料预防非洲猪瘟效果,饲料中添加豆粕比例增加,中小养殖户在喂养过程,不再添加麦麸,增加了豆粕需求。因此,豆粕在第一季度的消费,并未出现市场前期预计的大幅下降,仅为小幅下降。不过,随着华南地区生猪存栏的快速下降,豆粕需求下降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来看,非洲猪瘟对豆粕的需求下降影响较少,对麦麸需求影响尤为明显,麦麸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0%-50%,麦麸使用大幅减少,一定程度增加了豆粕和玉米使用比例,玉米饲料需求下降幅度大体跟豆粕相似。
由于我国玉米、高粱、大麦主要从美国进口,国内饲料需求下降,将降低中国进口美国大麦、高粱及玉米的需求。疫情持续减少了国内豆粕需求,南美大豆丰产,基本可满足国内大豆进口需求。
(河北畜牧网做您最受信赖的农业推广共享平台 以专业立命 用信息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