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专题策划
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特点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来源:仇华吉 作者:仇华吉 时间:2025-8-21 8:38:41 浏览:3149次

1 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特点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非洲猪瘟疫情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的高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I型强毒株不再是主流毒株,基因II型和I型的弱毒株仍然存在,但目前出现了基因II型和I型的重组毒株,其致病性虽不及基因Ⅱ型强毒株,但明显高于基因II型和I型弱毒株。重组毒株的流行比例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大约为50%~60%,在某些地区甚至高达70%以上。

非洲猪瘟疫情频繁暴发背后的因素包括:市场行情低迷造成生物安全投入打折;洪涝灾害导致饲料受潮发霉,摄入后降低了猪只的免疫力;新出现的重组毒株在早期难以被发现,增加了防控难度;此外,温差变化、猪场防控措施的不足以及对疫情的处置滞后,均可能导致病毒的快速扩散。

2 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是否通过空气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粒子较大,通常认为它不能够实现长距离的空气传播。然而,短距离的气溶胶和粉尘传播是有可能发生的。这种短距离传播在养殖密集区域的猪场里尤为可能,猪场的纵向通风模式有助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所以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应该改为竖向精准通风模式,这样既能保证猪的通风,也能减少疫病扩散。非洲猪瘟病毒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没有改变,依然是怕高温、怕强酸强碱、怕干燥。其主要传播途径依然是通过接触传播,而非空气传播,尽管存在短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3 大生物安全观

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常识,那就是,并非猪只碰到病毒就必然发生感染和疾病。“大生物安全观”是指:把病毒弄得少少的,把猪养得壮壮的;让病毒少进来或不进来、进来但不能存活、存活但不能进入体内、进入体内但不能致病。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生物安全,还要维持养猪场的清洁和干燥,打造让病毒难以存活的环境。另外,需要加强猪只本身的健康防护,保持其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猪的免疫力。这样一来,即便少量“漏网之鱼”成功侵入猪只体内,也并不一定会引起感染或发病。如果病毒的量不足以触发感染,或者说,猪只拥有足够强大的免疫系统,能迅速地消灭这些“漏网之鱼”,那么发病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病毒是永远无法被完全消灭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让病毒不好受、病毒感染不能得逞的措施以及增强猪只免疫力和自愈力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的危害,这就是“大生物安全观”或“新生物安全观”的核心内涵。

4 猪群健康管理之“道”

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理解猪的习性和需求,要以猪为中心,尽可能创造一个让猪舒适、快乐的环境。我们要了解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内因和外因,也要客观认识疫苗与药物的作用和局限性。接种疫苗不能绝对保证猪只不发病。超出疫苗的免疫期、免疫程序不当以及毒株变异等,都可能导致疫苗免疫失效或失败。很多专家提倡“药物保健”,但是抗生素是治疗用的,没有什么“保健”功效(至少是弊大于利)。我们也见到一些猪场在非洲猪瘟流行的环境下能够存活下来,那为什么这些猪场能存活呢?有人说这是幸存者偏差、是炒作,抛开这些因素,深入分析这些猪场背后的成功逻辑,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采用种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养猪模式。

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优秀的大夫致力于防病治微,普通的大夫则是专注于有病治病,而庸医则是在患者病入膏肓的时候烧香拜佛。从疫病防控底层逻辑上看,应该从治疗型兽医(治已病),向预防型兽医(治欲病)转变,最终升级为健康管理型兽医(治未病)。

5 猪病防控一般原则

在非洲猪瘟防控上,首先要“固本强基”,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度,有不健康的猪要及时隔离,甚至淘汰。同时要加强“七度”管理,就是控制好猪舍温度、湿度、光照度、猪群密度、营养均衡度、空气清新度、水料清洁度,保证这七个方面做得好,猪就不容易生病。另外,平时也需消灭可能的健康隐患,防微杜渐。就如同防火一样,我们应该在火灾发生前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预警报告系统。一旦出现疫情,我们就能够像灭火一样迅速将其掐灭在萌芽状态。

6 防非“法则”

首先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指的是在未发生疫情之前就应该做好基础工作,而不是等到疫情暴发时到处找“神人”“神药”“神方案”。其次是要遵循“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这一理念,即“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我们还应该树立系统思维,多管齐下,通过综合的、体系化的措施进行防控,才能保障猪群健康。再次,我们还应该降低病毒的“载量”,提升猪群的“酒量”(感染阈值),既要降低病毒在猪场环境中的存量,也要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和免疫力。最后,技术与管理并重,不仅要依靠先进技术手段,还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障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7 防非之“术”

首先是引种管理,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至少2~3轮的核酸和抗体检测。其次是饮水管理,饮水是高风险传播途径,务必要做好管理。建议采用发酵有机酸、臭氧水、漂白粉、紫外线或超滤等产品或手段,以确保饮水的安全和清洁。第三是伤口管理,要对猪的伤口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口服碘、臭氧水、过氧乙酸、快速伤口处理剂等进行及时处置。特别要关注猪只的粪便出血问题,可能指示内脏出血。在售猪管理方面,要注意使用场外中转出猪台中转,保证猪只单向流动,并对外来拉猪车进行严格管控。此外,实施“七度”健康管理,为猪只创造适宜的生存生长环境。同时,防范性淘汰病弱猪,以维持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在物资和通风管理方面,减少物资进场的频次,适当静置,并尽可能实施空气过滤,以降低病原体进入猪舍的可能性。最后,强化生产线、人员、物资、猪只、通风和水料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各方面达到生物安全标准。通过这样全面的防非之“术”,可以有效抵御病毒侵袭。

8 防非的“三重境界”

防非策略可以分为理化、生物和哲学三重境界或三个层次。

“理化防非”策略,就像拳击一样,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阻断和杀灭病毒,达到防非的目的。

“生物防非(系统防非)”策略,则更像是柔道,借助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在降低病毒载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猪只与生俱来的抵抗力和自愈力,进行系统防非。

“哲学防非(依道防非)”策略,则相当于以柔克刚的太极拳,通过中西医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道法自然、相生相克、阴阳平衡等手段,实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和谐共生,为养殖业创造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9 养猪的“秘籍”就在于顺应“天道、人道和猪道”

养猪的“秘诀”可以归纳为“养猪无巧,栏干食饱空气好”,保持干净的栏舍环境、确保猪只有营养均衡的充足饲料以及良好的空气质量。这些看似简单的条件,实则是猪群健康的基石。进一步来说,“外养环境、内养肠道”,务必重视猪只肠道健康。猪舍应做到环境干爽、空气清新、温度舒适。同时,猪场要满足猪只起码的动物福利。尊重猪只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都是健康养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归根结底,养猪业的发展应该顺应“天道、人道和猪道”。

 
相关信息  
中小型猪场应主动转型 [2025-8-27]
康嘉美、法系种猪的育种思路 [2025-8-26]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家禽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趋势 [2025-8-25]
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特点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2025-8-21]
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5-8-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功不唐捐 犇赴新程——河北…

[详细]
怀安家育土猪基地竣工典礼盛大举行—…
破局指南 技术盛宴|| 第四届河北8·1…
聚合力 挖潜力 激活力 增动力——京…
2025第四届河北8·18养猪技术交流大…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持续推广低蛋白…

[详细]
山东省2025年畜牧业支持政策一本通(…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
农业农村部:将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